结肠炎患者造口回缩后如何应用造口袋

发布于 2013/02/22 14:32

结肠炎患者手术后如发生造口回缩,易造成排泄物滞积于造口凹陷处,不利于排泄物排出及伤口愈合,如采用凸面底板加压于造口周围皮肤,使造口乳头部膨出,黏膜抬高,有助于改善回缩。

应用底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底板圈的大小宜大于肠造口0.5-1毫米,贴底板前可用防漏膏沿造口边缘涂抹一圈,最后用腰带固定,可防止排泄物渗漏至分离创面。

2、结肠炎患者术后早期创面自溶清创时,可每2天更换1次底板,如皮肤黏膜分离处全部是红色肉芽组织则应4天更换1次底板,直至创面愈合。

3、底板面积大、微孔,可根据造口及分离伤口的方位随意裁剪至需要的大小。

4、应用透明的造口袋可及时方便观察造口底板及分离部分伤口有无渗漏。如造口乳头高出周围皮肤伴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应选择粘性强、顺应性好的造口袋粪水渗漏。

5、凸面底板必须配合适造口腰带一起使用,腰带可增加对周围皮肤的压力,使底板与皮肤完全接触,腰带的松紧度要偏紧,一般以不影响腹式呼吸为度。

结肠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