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患者肠造口坏死的处理方法

发布于 2013/02/01 10:02

结肠炎患者肠造口坏死往往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主要由损伤结肠边缘动脉、提出肠管时牵拉张力过大、扭曲及压迫肠系膜血管、造口孔太小或缝合过紧影响肠壁血供所致,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根据程度不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轻度肠造口坏死:轻度肠造口坏死主要表现为造口黏膜边缘暗红色,局部黑色不超过造口黏膜的1/3,无分泌物,无臭味,造口周围皮肤没有改变,一般由造口底板挤压过紧、缝线结扎过紧所致,治疗时需观察血运情况,及时更换底扳、折除缝线,必要时可采用局部生物频谱仪照射。

2、中度肠造口坏死:中度肠造口坏死患者肠造口黏膜成2/3的黑紫色,有分泌物,有异常臭味,造口中央成淡红色或红色,用力擦洗黏膜有出血,可按轻度方法处理后坏死黏膜脱落再按伤口处理方法进行清创。

3、重度肠造口坏死:当患者肠造口重度坏死时,全部黏膜成漆黑色,有多量异常异味,擦洗黏膜没有出血点,此时需进行急诊手术,重做造口。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结肠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