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患者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处理

发布于 2013/02/06 10:26

结肠炎患者进行结直肠切除后受造口开口处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造口黏膜缝线脱落、腹压过高、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等因素影响,可出现肠造口黏膜分离。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泻增加创面污染机会及换药次数,影响创面愈合,术后早期小量多餐,避免进气体多或者气味大的食物而引起不适;不吃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堵塞造口。

2、清洁及清创: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黏膜分离处伤口,再清洗造口周围皮肤,最后清洗造口。不可用消毒剂清洗,避免破坏肉芽组织的生长。如有坏死组织,可根据创面大小使用清创胶。

3、填充腔隙:如创面腔隙较浅,可上面撒上水胶体粉剂或者水胶体糊剂吸收渗液,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若腔隙较深,可使用海藻类填充条或糊剂。

4、保护分离创面:用溃疡贴或者透明贴覆盖,大小根据需要剪用,一般与造口连接处剪成圆形,至少要大于分离伤口四周2-3厘米,才利于固定在皮肤上,在此基础上可贴造口袋,避免粪便污染,促使伤口愈合。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