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中阻型肝腹水的中医辨证治疗

发布于 2013/03/28 10:14

肝腹水的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认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导致水液内停是肝腹水的主要病因,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满分消丸加减治疗效果较好。

热中阻型肝腹水的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恶心不欲食,口苦口干,尿少色黄,大便溏而粘秽,五心烦热,头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中满分消丸药物组成:黄芩、黄连、砂仁、枳实、厚朴、半夏、陈皮、知母、泽泻、干姜、片姜黄、党参、白术、茯苓、猪苓、甘草。此方集辛散、苦泻、淡渗、利水之法于一体。大量腹水者,在此方基础上,酌加逐水之峻剂,如二丑、醋炙甘遂,其消肿利水效果甚佳。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加干姜、厚朴、砂仁辛开苦降;半夏、陈皮和胃化湿,利脾胃之枢机;茯苓、白术、党参健脾。诸药合用,健脾和胃,清化湿热,利水行气,使湿热得除,升降和调,腹水胀满诸症蠲除。

注意事项:甘遂须醋炙,以小量开始,初用5克,效后逐渐加量,一般可加至10克。在用药期间肝腹水患者饮食上宜清淡营养,勿食辛辣晕腥之物,同时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