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临床用药指南有哪些

发布于 2017/04/19 10:23

说到过敏性鼻炎,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这是一种生活中经常会见到的一种疾病,那么过敏性鼻炎临床用药指南有哪些呢,很多人就不了解了,过敏性鼻炎患病率较高,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现向大家介绍过敏性鼻炎规范药物治疗。

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涉及的药物不多,其中,鼻用类固醇及抗组胺药物占据核心地位。

1、抗组胺药物:1到2小时起效,药效可维持12到24小时,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中枢镇静作用明显,代表药物有扑尔敏,特非那丁,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抗组胺作用较好,但约百分之50患者会出现中枢镇静作用,如嗜睡疲劳感,困倦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中枢镇静作用明显减弱,约有百分之7患者会出现中枢镇静作用,代表药物有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理论上无中枢镇静作用,代表药物有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左旋卡巴司汀,去甲阿斯咪唑等。除了上述口服抗组胺药物,还有鼻用抗组胺药物,15到30分钟起效,效果略好于口服剂型,代表药物有爱赛平,立复汀等。

2、鼻用皮质类固醇: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起效慢一些,一般4到12小时起效,4到5天达到较好治疗效果,代表药物有内舒拿,辅舒良,伯克纳,雷诺考特等二代药物,全身吸收率低,但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抑制作用和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应引起重视,近期内产品及短期常规推荐剂量应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建议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此类药物应注意用药剂量及使用方法,在控制症状的前提下,将药量控制在最低水平,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叠加剂量,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评估疗效,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3、口服或鼻用减充血剂:可使鼻甲收缩,缓解鼻塞症状,鼻用代表药物有羟甲唑啉,呋麻滴鼻液等,口服剂型有新康泰克,百服咛等,建议应用3到7天,口服剂型不适用于患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人,鼻用剂型不能用药过频(间隔不足3小时),用药时间过长(超过3周),会引起药物性鼻炎。

4、抗胆碱药物:代表药物异丙托溴铵等,目前国内无鼻用剂型,仅有吸入剂型。

5、肥大细胞稳定剂:代表药物有鼻用色甘酸钠,曲尼司特,扎鲁司特等。

儿童用药建议:可选用鼻用类固醇,尽量降低剂量,疗程控制在2到6周内;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物,6岁以上考虑用鼻用抗组胺药物如爱赛平;考虑应用鼻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症状,疗程3到7天,避免使用口服皮质类固醇,皮质类固醇缓释剂型,口服减充血剂。

孕妇过敏性鼻炎首选肥大细胞稳定剂或生理盐水冲洗,口服抗组胺药物尽量避免在前3个月使用,鼻用皮质类固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或鼻用减充血剂没有安全数据提供,不建议使用。

老年过敏性鼻炎患者建议应用鼻用皮质类固醇,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物,鼻用异丙托溴铵,鼻用色酮类药物,注意避免使用口服一代抗组胺药物及口服减充血剂,患有青光眼和尿潴留的患者不应用抗胆碱药物,老年患者不推荐使用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

过敏性鼻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