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干槽症经常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于 2017/05/08 11:30

很多患者有这样的经历,已经拔牙后一段时间,干槽症又再复发,干槽症发生时疼痛难忍,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不适,而且容易造成感染,危害我们的身体,那么,导致干槽症经常复发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介绍。

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有多种学说,目前均不能全面解释干槽症的发病及临床表现。

1.感染:但迄今为止,单一的病原菌尚未发现。多数学者认为干槽症是一种混合感染,厌氧菌起重要作用。

2.拔牙创伤:复杂拔牙,创伤大、时间长,发生干槽症几率较高。

3.性别: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5倍。

4.年龄:随年龄增高发生率增加。

5.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患病率较未口服避孕药妇女增高3倍。

6.吸烟: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患病率高5倍,拔牙后24小时内吸烟的发生干槽症的比率高达40%。

7.冠周炎:冠周炎患牙较未发生冠周炎的干槽症发生率高。

发病机制:

1.感染:感染学说是基于干槽症实际上表现为骨创感染。感染的作用可以使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即引起血凝块的纤维蛋白溶解。基于感染学说,全身或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可预防及治疗干槽症,针对厌氧菌的药物预防干槽症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创伤:Krogh在1937年提出创伤在干槽症病因中期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认为创伤为干槽症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创伤引起发病的机制有不同的解释:创伤使骨组织易发生继发感染,创伤使骨壁的血管栓塞,导致牙槽窝内血凝块形成障碍,创伤产生的组胺影响伤口愈合,创伤骨组织使组织活化剂释放,导致纤维蛋白溶解。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解剖因素:此学说认为下颌磨牙去有较厚的密质骨,致使该部位的血液供应不良。下颌智牙拔除后,骨腔大,血凝块不易附着。下颌牙拔除后,食物及唾液易进入拔牙创而引发感染。它解释了为什么下颌智牙拔除后,干槽症的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依据这一观点采用缝合缩小拔牙创,以及拔牙窝内填放药剂占据空间的预防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纤维蛋白溶解学说:此学说认为拔牙的创伤或感染,引起骨髓的炎症,使组织活化剂释放,将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使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溶解导致血凝块脱落,出现干槽现象;同时产生激肽,引发疼痛。它部分解释了干槽症的发病机制,但应用活化剂抑制物和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预防干槽症未能取得成功。

以上是导致干槽症经常复发的原因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