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干槽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17/05/10 15:43

干槽症主要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是由口腔细菌引起的骨创感染,说白了就是因为拔牙的创面太大了,而创口表面干燥无血造成了创口的炎症,使创口发生了感染,发生干槽症以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干槽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大家一起看一下。

干槽症临床表现:

干槽症是拔牙创急性感染的另一种类型,以下颌后牙多见,特别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发生率依次为: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其他牙少见,前牙发生率最低。在正常情况下,即使是翻瓣去骨拔牙手术,其创口的疼痛2~3天后会逐渐消失。如果拔牙后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用一般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则可能发生了干槽症。临床检查牙槽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呈灰白色。在牙槽窝壁覆盖的破死物有臭味,用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并有锐痛。颌面部无明显肿胀,张口无明显受限,下颌下可有淋巴结肿大、压痛。

诊断:

1、拔牙3~4天后出现剧烈持续性疼痛,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并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疼痛持续可长达十余日。

2、拔牙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坏死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蘸取内容物嗅之有恶臭。

3、拔牙窝骨壁有明显触痛,创口周围牙龈略红肿。

4、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压痛。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