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干槽症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发布于 2017/05/12 16:59

临床上干槽症的诊断标准有哪些?疾病的诊断有助于医生的确诊,减少在临床上的误诊误治,干槽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口腔疾病,它的出现困扰着很多的患者,又被称为局限性牙槽骨炎、纤维蛋白溶解牙槽炎,那么,临床上干槽症的诊断标准有哪些呢?

干槽症诊断:

拔牙3~4天后出现剧烈持续性疼痛,并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疼痛持续可长达十余日。拔牙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坏死的残留血凝块,如用棉球蘸取内容物嗅之有恶臭。

拔牙窝骨壁有明显触痛,创口周围牙龈略红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压痛以下颌后牙多见,特别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发生率依次为: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其他牙少见,前牙发生率最低。

干槽症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拔牙后疼痛:干槽症应与拔牙后疼痛相鉴别,拔牙后疼痛开始于拔牙后,疼痛多不严重,3~5天内消失;而干槽症疼痛严重,拔牙创内可见腐败坏死并具恶臭之分解物,疼痛持续可长达十余日。

2.邻牙牙髓炎:干槽症常发生于智齿拔除术后,有时智齿阻生常与下颌第二磨牙深龋相伴随,应根据口腔局部检查相鉴别。

做完牙齿部位的手术后要注意保护,保护血凝块,注意口腔卫生和术后适当休息。拔牙后24小时内不做剧烈的鼓腮漱口或吮血吐出的动作,尽可能保护拔牙创口内的凝血块不被破坏。牙齿拔除后,要认真听从医师叮嘱,预防干槽症。

干槽症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