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性瘫痪发病机理
发布于 2015/12/10 16:19
发布于 2015/12/10 16:19
年轻的夫妻在准备要孩子之前要先做好准备,预防婴儿疾病如新生儿脑性瘫痪等疾病的发生,此外医务工作者也要采取必要的手段来避免新生儿脑性瘫痪的发生,今天复禾健康小编将为大家介绍新生儿脑性瘫痪发病机理的相关知识。
新生儿脑性瘫痪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有些发生于锥体交叉以下的上颈髓的病变不符合此病的定义,但仍可按脑瘫来治疗。其发病率随着产前护理、社会经济条件、环境以及母亲和婴儿所接受的产科和儿科的护理的改善而增长。
新生儿脑性瘫痪的致病原因有:
产前因素
(1)胚胎期脑发育异常如头小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巨脑症或无脑畸形。
(2)母妊娠期受外伤、妊娠毒血症、糖尿病及放射线照射皆可影响胎儿脑发育而致永久性脑损害。
(3)母妊娠早期患风疹、弓形虫病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致病。
(4)早产儿、小样儿,胎龄愈小,发病者多。与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易出血和缺氧有关。
产时因素
(1)脑缺氧分娩时间过长,产前使用麻醉剂、镇静剂可抑制胎儿呼吸致胎儿缺氧,此外脐带绕颈、胎盘早期剥离、前置皆可致胎儿脑缺氧
(3)产后的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所致核黄疸、脑膜炎、脑炎或全身重症感染所致中毒性脑病、头部外伤、一氧化碳中毒等,亦可诊断为某病的后遗症。
上一篇 : 女性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发病机理
下一篇 : 婴儿共济失调型脑瘫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