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危害有哪些

发布于 2017/08/14 18:33 复禾健康

每一种疾病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都会不同程度的给患者带来痛苦,阿斯伯格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正在伤害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这种疾病让孩子没有了天真活泼的笑容,让父母心力交瘁,那么,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危害有哪些?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理呆”们不爱与人交流,整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懂察言观色,说话不合时宜,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常遭受别人误解,仅少数患者能成为特殊人才,大部分人智力偏弱,需要长期接受治疗。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怪才”:不会察言观色,不懂人情世故,与别人很难沟通,却喜欢自己捣鼓个人的兴趣。他们可以是常常受人误解的“理呆”,也可以是爱因斯坦、莫扎特、比尔·盖茨等绝世天才。这些人士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通常有社交障碍,与别人交流很成问题,在身体感觉、动作方面也不太灵光。专家指出,大部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并非天才,智力还比别人偏弱一点,他们若要成为特殊的人才,还需要社会的多多包容。

待人接物:如同执行电脑程序

很多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被人认为是“书呆子”、“怪人”,如果在学校读理科则是“理呆”,因为他们的社交能力远远落后于同龄人。美国科普作家、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林恩·索拉亚介绍说,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正常人本能就会察言观色,解读别人的心情,明白别人的态度,但他们不懂这些人情世故,或者需要死记硬背才能机械地掌握。对于约定俗成的社交规矩,他们要不视若无睹,要不生搬硬套。

在待人接物上,他们就像电脑一般,只能进行逻辑处理,对各种具体情况执行固定的“指令集”。这令人际交往十分困难,很多患者干脆回避一切社交活动而变得孤僻。也有的患者在成年后逐渐形成复杂的社交逻辑,其“指令集”越复杂,他们就越“正常”。其实,他们的思维跟常人是不同的。

身体语言是他们的老大难问题。他们很怕跟别人目光对视,如果非要对视,就会给人很不自然、很僵硬的感觉。他们也不会表达合适的面部表情,很容易遭到误解。

刻板兴趣:苦心孤诣终成大师

很多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从小就产生了某种独特的兴趣,可以是数学、机械等科学知识,也可以艺术、写作等创造性活动。这种兴趣吸引他们的全部精力和时间,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他们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能够分类储存大量信息,博闻广识。为了让自己的世界井然有序,很多人有着非常刻板的做事方式,永远保持相同的习惯,最受不了的就是改变。

经过不断学习,强烈的兴趣加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令他们拥有常人不具备的优势,成年后通常会从事相关的职业,在专业领域十分成功——很多科学家、音乐家、电脑程序员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例如爱因斯坦、莫扎特、比尔·盖茨等举世公认的天才。

语言交流:说话不合时宜常遭误解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没有明显的语言发育延迟,有的人很早就会说话,但是说起话来有些“非典型”。他们对语言的运用也是生搬硬套,而且认为说话只是为了交换信息,而不是和别人联系感情。例如,他们总是不明白别人为什么要“闲聊”。

他们不会通过改变语调的方式来表达意思,所以说话十分单调,让人感觉很奇怪。他们经常无视别人的暗示,经常要么说个没完,要么沉默寡言,要么说得太正经,要么说得太不正经,总之就是不合时宜。例如,他们会在大老板面前出言不逊,或者跟尊长说话过于亲昵。

有趣的是,有些儿童患者喜欢学大人说话,结果与同龄人格格不入。他们很难掌握代词的用法,例如用一个代词来指所有的人,或者用第三人称“他”来指代自己。有个孩子听到父母相互称呼对方的小名,结果有样学样,一直到成年都不叫“爸爸”、“妈妈”,而是直呼其名,无论父母怎么纠正都改不过来。

大部分患者智力弱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系统异于常人。一些声音、味道、触觉等对别人来说没什么,但他们却十分敏感。例如,体育场中嘈杂的人群会让他们无法忍受甚至爆发暴怒,一些灯光效果也可能让他们精神崩溃。他们的动作不协调,可能是对身体的空间位置感不好,在体育活动中经常会撞到东西,显得很笨拙,而他们写字也很费劲。

除少数特殊天才外,大部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智力存在一定的障碍,而所谓“理呆”经过层层考试筛选,不太像是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只不过是他们经常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头,故不能随便给他们扣帽子。

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这种病在3岁之前起病,5岁时症状就会非常突出,早期发现并坚持进行专业的治疗能有所改善,起码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减轻家庭负担,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这包括促进大脑发育、促进认知、语言训练等综合治疗,常采取“一对一”的教育模式,还可有针对性地挖掘其兴趣特长。这类患者不善于与人沟通,容易被人误会,需要社会对他们多多包容。

阿斯伯格综合征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