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发布于 2021/11/08 18:15 复禾健康

孩子得了疝气不仅疼痛难受而且危害大,家里人也焦头烂额,小儿疝气不仅仅是先天因素,往往也有后天因素,比如孩子大声哭闹,打喷嚏等等,都会引起疝气,男孩多见,女孩也得注意,那么,什么是小儿疝气呢?具体了解一下。

原因

儿童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是鞘突没有及时闭合。鞘突是由睾丸或子宫圆韧带下降形成的,通常在出生后一年内闭合。新生儿和婴儿半年内大部分未闭合鞘突未完全闭合,但并非全部形成疝。例如,如果婴儿的腹壁不够结实,早产儿和体重较轻的婴儿更容易发生腹股沟疝。其他情况,如过度哭泣、便秘、咳嗽和其他增加内部压力的情况也可能导致疝的形成。右侧睾丸下降一般较左侧晚,鞘突闭合时间也较长,因此右侧腹股沟疝较左侧腹股沟疝多见,单侧腹股沟疝多于双侧腹股沟疝。

儿童脐疝的发生是因为脐环没有闭合。脐环形成于胚胎阶段,并随着胎儿的生长而不断收缩。正常新生儿的脐环直径约为1厘米,正常情况下,它会继续收缩,直到出生后最终闭合。脐带脱落后,脐瘢痕是一种先天性缺陷。与此同时,腹直肌前后痂在脐带内不闭合,形成缺损,为脐疝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增加腹内压力的各种因素,如哭闹、便秘、腹泻、咳嗽等,都可能导致儿童脐疝的发生。

临床表现

特征性临床表现:腹股沟区或脐孔有时出现无或时大时小肿块。由于站立和哭泣引起的腹腔内压力增加,肿块会出现或变得更大,并在早期仰卧或停止哭泣后消失。在早期阶段,除了质量表现特点,大多数儿童没有明显的不适,而且大部分的父母带孩子去看医生,因为他们发现小地方质量在腹股沟,两边不对称的阴囊或脐孔的质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囊会不断增加,并可产生嵌顿和勒窄的可能性,甚至引起睾丸或卵巢梗塞、萎缩,故应及时治疗。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1)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2)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等原因引起。

疝气分为直接型、间接型两种,直接型是由腹壁薄弱造成的,常见于中老年人。小儿疝气95%以上属间接型,俗称脱肠或坠肠,是小儿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约占总手术的50%。形成的原因是胎儿在母体发育期间,睾丸由腹腔向下延伸至腹股沟再进入阴囊,形成腹腔和阴囊相通的管道,即俗称的疝气囊。而女宝宝则是腹膜鞘状突由腹腔延伸到大阴唇处。女宝宝疝气囊会沿着圆韧带走,从而产生疝气或水肿,严重时可合并卵巢、输卵管甚至子宫掉入疝气囊的情况。

大部分婴儿出生后此构造逐渐关闭,但有一部分则没有封闭。如果腹腔内容物如小肠等经由此构造进入腹股沟,甚至到了阴囊,就形成了疝气。若此构造虽未封闭但很细小,则可能只有腹水流入,形成阴囊水肿。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