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药有哪些

发布于 2017/09/18 14:47 复禾健康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药有哪些?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发生在心脏周围的疾病,而且主要针对于婴儿发病,发生之后会对他们的心脏带来很多的危害和影响,那么,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药有哪些呢?

动脉导管未闭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处理并发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心内膜炎等。患婴出生后如有气急、心力衰竭,可先控制液量,辅助呼吸,利尿(呋塞米lmgkg静脉注入)强心(西地兰0.01~0.015mg/kg静脉注入)等治疗,以改善心肺功能,输血纠正贫血。通常情况下早产儿患有动脉导管未闭概率非常高,因此针对早产患婴体重轻者(1500g以下),血含氧量的升高,可促使粗大动脉导管的收缩闭合,减少或消除自主动脉向肺动脉的分流。呼吸道感染需使用抗生素疗法。心内膜炎给予大剂量药敏的抗生素,若未能控制,应改行手术。

据医学史记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早产动脉导管未闭患婴除应用上述传统的内科疗法外,还有人开始试用药物性闭合导管的疗法,即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消炎痛抑制环氧合酶阻止前列腺素合成,以抵消其扩张动脉导管的作用,促使导管收缩闭合;据当时不的临床数据显示,虽然可能动脉导管存在再开放的可能性,但是通常70%以上的动脉导管最终可得到闭合,这个效果也是非常乐观的。目前在投药的时机、剂量和疗程等方面尚存在不统一的意见现象。但是总而言之,不必在早产儿出生的当天预防性地给予消炎痛,而可在出现血流动力学大分流的临床表现时开始用药。一般首次剂量为0.2mg/kg,静脉滴注或口服均可,隔24小时再给药一次,共三次,亦可减少剂量,每天0.1mg/kg,为期7天,以减轻消炎痛的副作用,出生后三天内给药,效果最好。一次投药,即可能使导管闭合,但可能再开放,需再度服药。超过8天则需加大剂量至0.25~0.3mgkg,疗效也较差。总的在70%以上。如对消炎痛无效则需行结扎手术。但是须指出的是消炎痛的副作用有肾功能不全、低钠血症、血小板功能不全、胃肠道出血、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以致肺水肿等,所以必须慎用。

上文介绍的就是关于动脉导管未闭的药物治疗方法。在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家一定要严格听从医生的指导,健康科学的用药。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