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完全治愈的标准

发布于 2017/11/17 14:00 复禾健康

房颤说到底是心房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纤维化而产生了异常的电活动,而且,由于解剖特点,使得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左房。一般房颤的发生大多经历了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房速-房扑-阵发房颤-持续房颤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那么,房颤完全治愈的标准是什么?

1.药物治疗标准

(1)控制心率

房颤时,药物控制心室率的有效率。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常口服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将心室率控制在生理范围;在需要快速控制心室率或不适合口服药物时,可以静脉应用药物,如果伴低血压或合并心力衰竭时要小心应用,因为此时钙通道阻滞剂可以导致血液动力学进一步恶化。心衰患者应静脉给予洋地黄或胺碘酮。有房室旁路的患者,如果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可以静脉应用普鲁卡因胺和伊布利特。胺碘酮同时具有抗交感神和钙通道的拮抗活性,抑制房室传导,可以有效控制房颤时心室率。在其它药物无效或禁忌使用时,静脉注射胺碘酮有助于控制房颤的心室率。

(2)复律治疗

对于可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持续性房颤的患者,若房颤是造成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或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绞痛恶化的主要原因,则需要立即复律。实现复律一般靠药物或直流电复律的方法。

1)药物复律

房颤发生7天内应用药物复律的效果最好。指南推荐的复律药物包括氟卡胺、多非特利、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药物复律的主要危险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性,如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视力障碍、甲状腺功能异常、恶心、便秘、静脉炎等,而奎尼丁由于疗效欠佳而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已不作为一线推荐药物。

2)直流电复律

房颤伴心肌缺血、症状性低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预激综合征,快速心室率药物治疗无效时,或患者血液动力学状态不稳定,或症状难以耐受时应施行电复律。房扑直流电复律起始功率可以较低,但是房颤复律则需要高能量。一般≥200J。为避免损伤心肌,两次电击时间间隔不应<1min。直流电复律的主要危险是栓塞和各种心律失常。

(3)抗凝治疗

所有房颤患者,特别是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高龄等高危因素时,除有禁忌症者外,均应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服用华法林时,监测INR的目标值国际上通常为2.0-3.0,国人一般维持在1.8-2.5即可。开始治疗时应当至少每周监测一次,待结果稳定后,至少每月检测一次。对于无高危因素的年轻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

2.非药物治疗标准

(1)导管消融

早期射频导管消融仿效外科迷宫术在心房内膜造成多条线性瘢痕,成功率约40%-50%,但是并发症很高。随后的研究发现起源于肺静脉或其开口附近的电活动常诱发房颤,并且证明去除这些病灶可以终止房颤,由此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广泛开展起来。随着房颤导管消融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标测手段(电解剖标测系统和非接触标测系统)与消融器械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新技术,使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更快、更安全。目前该项治疗的成功率已经获得很大提高,目前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消融的成功率在80%~9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因此导管消融为大多数药物治疗失败或电转复窦性心律困难的患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2)外科治疗

对一些顽固性房颤,还可采用外科迷宫术治疗。1989年,Cox报告了心房迷宫手术,对房颤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即达到消除房颤,保留房室同步激动,保留心房的传输功能。至1996年,Cox报道了178例房颤和房扑患者的迷宫手术,围手术期病死率,随访3个月以上,治愈率,术后2例需植入永久起搏器,左房存在收缩功能,右房存在收缩功能。对房颤同时合并其它心脏病需手术矫治者,外科迷宫手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开展的微创经胸外科射频消融手术为房颤的治疗开辟了另一新途径。

房颤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