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发布于 2016/01/26 12:19
发布于 2016/01/26 12:19
中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脑中风后遗症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突然堵塞或破裂导致的脑部疾病,简单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常会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使用语言困难,麻木、疼痛的感觉异常,记忆力、学习能力下降,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大小便控制困难,饮水、吞咽困难,不知道一侧肢体存在,行为、脾气异常,视力突然下降,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一半儿。
康复治疗不是单方面治疗疾病,而是从整体着手,从身体、心理、社会、功能、职业等五大维度全面康复。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身体康复是很重要的一步。训练内容主要为为肢体训练、记忆训练、智力训练、语言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等。通过康复训练,患者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都较训前有所提高,是除临床治疗外,最有效的康复方式之一。
一、脑中风后遗症病人怎样康复训练
1、重视早期脑中风后遗症病人康复训练
一旦发生脑中风后遗症,并非意味着患者就无法解决,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要注意在治疗时尽早进行体位摆放与被动运动。患者的摆放姿势要正确,患肢在上侧位时,面向健侧,不让其向后扭转;肩屈曲90~130,肘和腕伸展,上肢放在身前枕头上;患侧髋、膝屈曲似踏出一步置于身体前面的枕头上,脚不要悬空。
除了正确的摆放姿势,家属要经常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体位变换可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另外由于仰卧位可强化伸肌优势,健侧侧卧位可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侧卧位可强化患侧伸肌优势,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病情稳定期,鼓励患者主动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并积极预防并发症。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训练的关键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急性期脑中风后遗症病人康复训练
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护理、按摩、被动运动(切忌粗暴)及卧床时肢体应置于抗痉挛的体位等措施来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痉挛、变形(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足下垂等)等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发生,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
3、恢复期脑中风后遗症病人康复训练
一般在病后3天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顺序如下;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强调的是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力训练。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
上一篇 : 治疗中风的药物有哪些
下一篇 : 中风后治疗吃什么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