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儿童肾病
发布于 2016/04/07 15:30
发布于 2016/04/07 15:30
该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特征为全身明显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简称“肾病”。
中医辩证治疗
1.脾虚湿困。主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肢体浮肿、腹胀尿少、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弦或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黄芪12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淮山12克,炒扁豆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玉米须15克,生苡仁15克,莲子肉12克,陈皮5克。
方解:黄芪、党参益气;白术、淮山、扁豆、莲子肉、陈皮以补脾健脾;茯苓、猪苓、泽泻、玉米须、苡仁利水消肿。
加减法:腹胀尿少,加大腹皮15克、车前子15克。纳呆、胸闷,加木香6克(后下)、积壳10克。浮肿明显、尿少体壮者,用卢氏肾炎丸(即附桂八味)、车前子10克、牛膝10克、黑白丑6克、红枣4枚。
2.脾肾阳虚
主证:面色毗白或灰晦,神萎,倦怠,高度浮肿,四肢不温,可伴有胸水,腹水,腹胀尿少,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则咳逆上气,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
①偏肾阳虚真武汤加味。
熟附子5克,生姜3片,白术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泽泻10克,桂枝3克。
方解:附、姜、术、茯、芍为真武汤,温阳利水,用以温肾阳以消阴翳,利水道以去水邪。
②偏脾阳虚附子理中汤加味。
熟附子5克,白术10克,干姜1.5克,茯苓30克,北芪12克,炙甘草6克,党参10克。
方解: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为理中汤。温中祛寒、补气健脾,重用茯苓,加附子、北芪,达到温补元气以行水作用。
加减法:面色苍白无华,怕冷尿少,兼肾阳虚,加补骨脂6克、肉桂3克()。
3.肝肾阴虚
主证:面色潮红、眩晕、头痛、烦躁不安、手足心热或有微肿,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疗:养阴滋肾,平肝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汤(丸)加味。
方解:前六味为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加杞子、菊花补肝。石决、白芍平肝潜阳。
加减:按不同症状可选加:浮肿甚:苏叶10克、蝉衣10克、车前草15克、泽泻12克。
湿热盛:鸡蛋花12克、绵茵陈12克。
腹胀明显:大腹皮10克、川朴花5克。
血瘀明显:丹参15克、赤芍10克、桃仁5克、虎杖15克。血尿明显:小蓟15克、琥珀3克、益母草15克。
尿蛋白多:加北芪20~30克,蝉衣10克。
气虚:北芪15克、党参10克、太子参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