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骨质疏松针有什么副作用
发布于 2025/06/24 10:11
发布于 2025/06/24 10:11
骨质疏松针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低钙血症、关节肌肉疼痛、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下颌骨坏死。骨质疏松针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量流失,但不同药物类型可能引发特定不良反应。
双膦酸盐类骨质疏松针可能引起血钙水平下降,表现为手脚麻木、肌肉痉挛或抽搐。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钙指标,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严重低钙血症可能出现心律失常,需及时就医处理。
约三成患者注射后出现短暂性骨骼肌酸痛,多发生在给药后24-48小时。唑来膦酸等药物可能诱发全身性骨痛,通常3-7天自行缓解。持续疼痛需排除应力性骨折等并发症。
口服双膦酸盐常导致食管刺激症状,静脉制剂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建议注射后保持直立位半小时,避免平卧。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者慎用,必要时联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肠黏膜。
地诺单抗等生物制剂可能诱发皮疹、面部水肿等超敏反应。首次用药需观察30分钟,严重过敏表现为呼吸困难或血压下降,需立即终止给药并给予肾上腺素抢救治疗。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发生颌骨坏死,常见于拔牙或种植牙后。用药前应完成口腔治疗,保持口腔卫生。发生骨暴露时需暂停抗骨吸收治疗,并进行专业清创处理。
接受骨质疏松针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配合适量负重运动促进骨形成。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和肾功能检查。出现持续发热、排尿困难或视力变化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复诊。不同药物副作用存在差异,具体用药方案需由专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上一篇 :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能治好吗
下一篇 : 单纯补钙能治疗骨质疏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