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能治好吗
发布于 2025/07/05 08:26
发布于 2025/07/05 08:26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但可通过规范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降低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钙剂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康复训练等。
钙是维持骨密度的基础营养素,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推荐标准。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剂可弥补饮食摄入不足,但需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长期补钙需监测血钙水平,避免过量导致肾结石或血管钙化。乳制品、豆制品等食物也是天然钙源。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质流失。此类药物需空腹服用且保持直立姿势,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或颌骨坏死等不良反应。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适用于绝经后女性,但需评估血栓风险。
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短期使用能显著提高骨密度,但需皮下注射且疗程受限。新型药物罗莫珠单抗通过抑制硬化素蛋白双向调节骨代谢,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伴骨折高风险患者。
每日保证适量日照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戒烟限酒避免加速骨量丢失。居家环境需防跌倒改造,如安装扶手、防滑垫等。均衡膳食应包含充足蛋白质、维生素K及矿物质,避免高盐饮食增加钙排泄。
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可刺激骨重建,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抗阻训练能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水中运动适合关节疼痛者。物理治疗可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概率,但需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
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坚持治疗与随访,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疗效。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肌肉僵硬,晨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社区可组织群体康复活动,既提升运动依从性又缓解心理压力。家属应协助营造安全居住环境,关注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出现新发骨痛或身高缩短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上一篇 : 经常推背的好处和坏处
下一篇 : 打骨质疏松针有什么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