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引起的原因
发布于 2025/06/28 07:07
发布于 2025/06/28 07:07
支原体肺炎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传播、季节变化、基础肺部疾病及儿童群体易感性。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可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多表现为咳嗽、发热等症状。
长期熬夜、过度疲劳或患有慢性疾病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肺炎支原体感染风险。这类人群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减弱,病原体更易侵入下呼吸道。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脾氨肽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发生聚集性感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含病原体气溶胶可在密闭空间传播。流行期间需佩戴口罩,加强通风消毒,接触患者后可遵医嘱预防性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或克拉霉素片。
秋冬季节气温骤降时,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寒冷干燥空气还会削弱呼吸道纤毛清除功能,使肺炎支原体更易定植。此时应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湿度,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减少混合感染概率。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患者气道屏障功能受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更易发展为肺炎。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治疗时可联合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和多索茶碱片控制感染并改善通气。
5-15岁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学校等集体环境加速病原体传播。患儿常见刺激性干咳伴喘息,胸片多显示间质性改变。家长发现症状应及早就医,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罗红霉素颗粒,避免使用氟喹诺酮类等儿童禁忌药物。
预防支原体肺炎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礼仪训练及适度体育锻炼。急性期应多饮水,食用易消化食物如粥类、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进行呼吸操锻炼,定期复查胸片观察病灶吸收情况。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警惕重症肺炎可能。
上一篇 : 支原体肺炎的病因是什么
下一篇 : 新生儿病毒性肺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