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疗中的动静结合
发布于 2016/04/19 17:42
发布于 2016/04/19 17:42
动静结合治疗骨折是祖国医学的正骨原则之一,良好的固定应与适时的功能锻炼相结合。中西医结合开展骨折治疗以来,动静结合已为广大同道所认可。然而对动静结合的确切认识尚存分歧,影响了科研临床的进展。
1.动静结合的辩证法依据
在骨折的治疗中时刻体现着“动”与“静”的矛盾。固定是保持骨折断端稳定的必要条件,而固定又将限制全身及局部的运动、活动肢体功能,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
2.动静结合治疗骨折的实验研究
赵光复等采用自制的弹簧外固定支架及骨折循环应力治疗仪对家兔桡骨骨折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循环应力能刺激骨痂大量生成,促进骨痂成熟,从而提高骨的材料特性和结构特性,达到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运用脉冲电或振动使家兔股骨断端产生细微运动,实验表明骨折断端产生细微运动组较对照组(断端无运动组)肢体血流量、骨折愈合性质、外骨痂数量、骨痂钙含量、生物力学检测、组织观察、骨痂矿物元素检测等指标观察,前者均明显优于后者。
3.动静结合治疗骨折的生物力学基础
在离体培养骨组织水平对动静结合骨折治疗新原则的确实行了生物力学研究,运用能实现间断和持续纵向加压的机械装置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培养的经半截断处理的骨组织实施不同力度的加压,生成离体培养骨组织骨折愈合生物力学的模型,运用电子计算机对不脱钙组织切片进行分析、定量地对比加压高力组与低力组,持续加压高力组与低力组、以及对照组间,包括总骨小梁体积、类骨质体积等14组指标参数的均数。
4.对动静结合内涵的认识
方先之认为:“全身、患肢和骨折断端都要动静结合,鼓励有利的动,限制不利的动,根据具体的情况二者适当地互相结合。”在骨折治疗中,全身、肢体、骨折局部都要动,这是动的绝对性,而在断端对位准确、固定牢靠而又能接受应力刺激正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全身动,一方面可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各系统的调节,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使组织修复有充足的营养来源。另一方面通过运动缓解患者精神压力,使睡眠、饮食好转,有利于骨的愈合。
骨折肢体的早期运动,可加速蛋白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骨折分解产物的排泄,又可防止相邻关节的僵硬,肌肉的萎缩、骨质疏松等骨折局部的动是动静结合的关键点,有人认为骨折局部应绝对地静,如AO学派提出的“解剖对位、广泛坚强固定、完全休息”观点。但试验证明加压钢板固定等内固定延迟了骨折愈合。造成了应力遮挡,引起骨皮质的变薄。而临床发现的钢板扭曲变形也证实了骨断端存在运动,完全固定不可能达到绝对的静。王以进通过对长骨状骨的弹性性质研究,认为骨折间隙在生理范围内的运动会加速骨小梁、骨痂的发育和愈合速度。而细微运动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可能与细微运动能促进骨膜骨痂生长,增加骨折区的创伤反应,支配骨折修复的最佳热能、化学和电的环境,促进前列腺E2释放量。
5.动静结合的治疗分期和动的量值问题
骨折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动与静是其中主要矛盾,而不同阶段二者有不同的表现,我们把贯串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动静结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静为主的动静结合,其动以准确对位、稳定固定为前提。从肢体和全身来看,动的幅度、次数、频数都较小。
关于动静结合治疗过程每一阶段动的量值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孟和采用生物信息反馈系统来测定,即以动的量不使病人疼为限,但这一指标具有模糊性,Egger推测,间断纵压对骨愈合的最适值应是该部生理状态所受的肌力。赵勇通过实验证明这一点,并认为间断纵压对骨折愈合促进作用存在一定区间的最优值。
上一篇 : 骨折治疗的功能锻炼
下一篇 :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