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颅内动脉瘤的综述
发布于 2025/07/03 06:42
发布于 2025/07/03 06:42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壁局部异常膨出形成的瘤样病变,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涉及神经外科、介入放射科等多学科协作,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家族遗传史等。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血管壁中膜层缺陷密切相关。血流动力学应力作用于血管分叉处薄弱部位,长期冲击导致内弹力层断裂。部分患者存在胶原蛋白合成异常的遗传倾向,如多囊肾病、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疾病。后天获得性因素中,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会加速血管壁退行性改变。
未破裂动脉瘤多无症状,偶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破裂时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呈雷劈样疼痛,伴随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部分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导致的眼睑下垂。严重者可迅速进展为意识障碍,与出血量、颅内压升高程度相关。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能清晰显示瘤体形态、载瘤动脉及穿支血管关系。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优势,适用于筛查和术后随访。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血流动力学评估有独特价值。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可辅助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但需警惕诱发脑疝风险。
介入栓塞术通过微导管将铂金弹簧圈填入瘤腔,促使血栓形成。血流导向装置通过改变血流方向促进瘤内血栓机化。开颅夹闭术直接阻断瘤颈,适用于宽颈动脉瘤。小型未破裂动脉瘤可保守观察,但需严格控制血压并定期影像学复查。
破裂动脉瘤再出血死亡率极高,需绝对卧床并控制血压。血管痉挛是出血后常见并发症,需扩容升压治疗。认知功能障碍是常见后遗症,需早期康复干预。长期随访中应监测新发动脉瘤,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颅内动脉瘤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镁元素有助于血管舒张。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排便时不宜过度用力。情绪管理至关重要,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脑血管影像复查,出现新发头痛或视力变化需立即就医。建立包含神经外科医生、康复师、心理医生的多学科随访体系,可显著改善长期预后。
上一篇 : 后视神经炎是怎么形成的
下一篇 : 过敏性紫癜会引起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