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可通过脑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种方式检查。诊断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动脉瘤位置、患者身体状况和医院设备条件。
1、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后拍摄X光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该方法准确率高,可发现直径2毫米以上的动脉瘤,同时能为后续介入治疗提供导航。检查需局部麻醉,存在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等风险。
2、CT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无需插管,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快速扫描获取脑血管三维图像。检查时间短,能清晰显示动脉瘤与周围骨质的关系,特别适合排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动脉瘤。辐射量较普通CT高,对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直径3毫米以上的动脉瘤检出率可达95%。
3、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成像,无辐射且不需碘造影剂。能多角度观察动脉瘤,对海绵窦区等特殊部位显示效果佳。检查时间较长,对装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者禁用。新型高场强MRI可检测到2-3毫米的微小动脉瘤,适合长期随访观察。
确诊颅内动脉瘤后应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排便。饮食宜低盐低脂,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监测动脉瘤变化。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