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肝炎怎么治

发布于 2025/07/05 06:08

胆汁淤积性肝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整、病因治疗、生活干预等方式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通常由胆道梗阻、药物损伤、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染、遗传代谢缺陷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注射液、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药物改善胆汁排泄。熊去氧胆酸能促进胆汁酸分泌,腺苷蛋氨酸可调节肝细胞膜流动性。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与考来烯胺等药物联用。

2、手术治疗

对于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胆汁淤积,可考虑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需行肝门空肠吻合术。术后需预防胆管炎发作,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评估胆管通畅度。

3、饮食调整

建议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可适量食用脱脂牛奶、鸡胸肉、西蓝花等食物。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烹饪时选择蒸煮方式。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者可补充维生素AD软胶囊。

4、病因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乙型肝炎相关胆汁淤积应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妊娠期胆汁淤积症以熊去氧胆酸为主,严重者需提前终止妊娠。

5、生活干预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酒并控制体重,肥胖患者需逐步减重。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皮肤瘙痒者可涂抹炉甘石洗剂,修剪指甲避免抓伤。定期复查肝功能、胆汁酸等指标。

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应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3-6个月检测肝功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加重、陶土样大便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保持每日饮水量。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接种甲肝乙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妊娠期患者需加强胎儿监护,监测凝血功能预防产后出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肝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