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患佝偻病症状有哪些

发布于 2016/05/03 09:10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幼儿比较常见的高发的骨科疾病,使很多家长朋友担心的不得了,如果遇到佝偻病,这些家长朋友们应该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那么,新生儿患佝偻病症状有哪些?希望下文的相关介绍对你们会有所帮助,从而早日的摆脱佝偻病的困扰。

1、一般症状:多汗:头部容易出汗,有酸臭味,与室温、衣着、季节无关;夜惊:无任何刺激或极轻微的刺激而易惊醒,醒后常哭闹。

2、骨骼病变体征:头部:早期可见囟门加大(一岁内婴儿的前囟门大于3cm×cm,一岁后前囟门大于2cm×2cm),或闭锁月龄延迟(18个月后仍未闭合),出牙迟(一岁以后仍未出牙)。缝加宽,边缘软,重者可呈现乒乓球颅骨软化,多见于0~6个月患儿。7~18个月大时可出现方颅,额、顶骨向双侧对称性隆起,头颅呈方形或马鞍形。

胸部:婴儿期可出现肋软骨区膨大,以第5~8肋软骨部位为主,呈圆而大的球状形,称为“串珠”,如“串珠”向胸内扩大,可使肺脏受压。肋骨软化后,因受膈肌附着点长期牵引,造成肋缘上部内陷,肋缘外翻,形成沟状,称为“肋软沟”。当第6~8肋骨与胸骨柄相连处内陷时,可使胸骨前凸,称为鸡胸。剑突内陷呈漏斗状,称为“漏斗胸”。

脊柱:活动性佝偻病儿,久坐后可引起脊柱后弯,偶有侧弯者。

骨盆:严重病变,骨盆亦可变形,前后径往往缩短,日后将成为女性难产的因素之一。

四肢:7~8个月以后的佝偻病儿,四肢各骺部均显膨大,尤以腕关节的尺、桡骨远端常可见圆而钝和肥厚的球体,称为佝偻病“手镯”。学走步前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躯体的重力和张力所致,可出现“O”型腿。会走前出现“O”型腿应与生理弯曲相区别。会走后下肢往往呈“x”型腿改变。重症下肢骨畸变时,常可引起步态不稳,这是因为走路时两肢距离过宽,不能内收靠拢。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常见的小儿佝偻病的症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以上的症状,请一定要及时送医,越早治疗小孩儿恢复的就越快越好。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