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护理方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16/05/13 09:09

很多老年患上了帕金森后,由于行动非常的不便,所以非常的担心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麻烦和压力,所以老年的心理非常的低落,如果这种情绪一直存在的话,那么会影响患者的健康的,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护理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帕金森疾病早期,病人保持相当的劳动能力,生活能够自理,震颤也不显著,疾病又无何痛苦,病人可以不甚介意,泰然处之,心理变化不大。随着病情的发展,肢体震颤加重,动作迟缓而笨拙,表情淡漠

回避人际交往,并感到孤独,病人可以产生焦急、忧虑等情绪。有些病人了解到本病的结局,也可产生恐惧或绝望心理。到疾病后期阶段,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可产生悲观失望或厌世轻生的心理。晚期到病人常有痴呆存在,可以淡化心理活动。

心理因素在人体发病与康复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常可以发现病人在情绪紧张、激动或窘迫情况下,肢体震颤加重,而情绪平静时震颤减轻,精神因素可使病情恶化。

本病病程很长,进行性加重,对病人精神上产生一定的压力。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于克服患者的悲观失望、焦急烦恼等消极情绪,树立正确生死观,向疾病作斗争,保持心态平衡很有意义。

要做好心理护理,要了解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其心理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科学知识和感情的融合,通过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朋友娓娓动听的语言来开启病人的心扉,并通过具体的关心、体贴、帮助等措施。

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休养,讲究语言艺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深入细致,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和心理活动,掌握病人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在上面的介绍中,对于帕金森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我们已经有了非常详细认识了。关爱老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是作为子女性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老年心情舒畅,也有利于帕金森的治疗。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