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会怎么样

发布于 2025/06/25 05:04

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能导致肌肉无力、肢体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疾病发展可分为无症状感染、非瘫痪型、瘫痪型三个阶段,严重程度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程度相关。

1、无症状感染

约90%感染者无临床症状,但具有传染性。病毒在肠道复制后通过粪便排出,此阶段可通过粪便病毒检测确诊。需隔离观察两周,重点监测体温及神经系统症状,接触者应接种疫苗预防。

2、非瘫痪型表现

出现发热、头痛、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伴随恶心呕吐、颈部僵硬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可见细胞数轻度增高,此时病毒可能已突破血脑屏障。需绝对卧床休息,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密切观察肢体活动情况。

3、瘫痪型早期

发热后3-10天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下肢多见。典型表现为腱反射消失但感觉正常,可能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有关。急性期需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避免挛缩,可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4、瘫痪进展期

严重者可累及延髓导致吞咽困难、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部分患者出现肠麻痹、尿潴留等自主神经症状。此阶段死亡率较高,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生命支持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有一定效果。

5、后遗症阶段

瘫痪肌肉逐渐萎缩,骨骼发育不良导致肢体畸形。常见马蹄足、脊柱侧弯等,需通过矫形手术改善功能。部分患者数十年后可能出现进行性肌无力综合征,与神经元持续退化有关。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方式是规范接种疫苗。我国现行免疫程序为2、3、4月龄各接种1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4岁加强1剂。患者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密切接触者应紧急补种疫苗。恢复期患者需坚持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水疗等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功能,定期评估脊柱和关节状态,及时使用矫形器预防畸形进展。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补充维生素B族促进神经修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儿麻痹症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