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发布于 2025/06/23 13:50
发布于 2025/06/23 13:50
失血性贫血通常由急性或慢性失血引起,主要有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科疾病、手术失血、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失血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下降,从而引发贫血症状。
外伤是导致急性失血性贫血的常见原因。严重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可能造成大血管破裂,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轻微外伤如割伤、擦伤等若处理不当也可能持续渗血。外伤后应及时压迫止血,严重出血需立即就医缝合或介入治疗。
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疾病可引起呕血或黑便。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黏膜导致慢性失血。这类患者常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需通过胃镜明确出血部位,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女性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问题可能引起慢性失血。异常子宫出血会导致铁储备逐渐耗竭,形成缺铁性贫血。建议进行妇科检查、超声评估,必要时采用药物调经或手术治疗原发病。
外科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血液丢失,大型手术如心脏手术、器官移植等失血量可能较多。术前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术中采用精细操作减少出血,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补充血容量。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凝血异常疾病患者轻微创伤即可出血不止。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也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出血时及时补充凝血因子。
失血性贫血患者应增加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橙子等,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缺氧症状,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恢复情况。慢性失血患者需积极寻找并治疗原发病,急性大出血应立即就医抢救。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防护,减少外伤风险,女性要关注月经量变化,长期服用抗凝药者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上一篇 : 小孩轻度贫血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 : 再生障碍贫血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