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诊断肝癌的依据是什么?主要这两点
发布于 2021/04/30 11:47
发布于 2021/04/30 11:47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属于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甲胎蛋白与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对诊断本病有相对的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持续血清AFP≥400μ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临床上约30%的肝癌患者AFP为阴性。如同时检测AFP异质体,可使阳性率明显提高。
甲胎蛋白诊断肝癌的依据是:甲胎蛋白一般都会持续8周高于200ug/L或持续4周高于500ug/L或者逐渐升高而不下降,外科医生认为持续高于400ug/L方才有意义或者甲胎蛋白一次比一次高。而且要结合影像学表现发现肝脏包块,方可诊断。因为甲胎蛋白在肝炎、胚胎性肿瘤,妊娠也可以升高。
上一篇 : 甲胎蛋白2000是肝癌晚期吗 4种情况可能引起甲胎蛋白高
下一篇 : 肝癌晚期眼睛很黄是怎么回事?是一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