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升高都与肝癌有关吗 甲胎蛋白在肝癌诊断中有什么作用
发布于 2021/11/02 14:20
发布于 2021/11/02 14:20
甲种胎儿球蛋白(简称:甲胎蛋白,英文缩写:AFP)是由胎儿肝细胞合成、在胎儿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一般在妊娠后开始上升,胎龄16~20周时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胎儿娩出后1~5周完全消失。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阳性率常明显升高,超过350ng/ml,甚至达1000ng/ml以上或呈进行性升高。因此,临床医生常把AFP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疗效考核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在原发性肝癌的普查中,AFP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助于发现早期肝癌,使病人获得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但甲胎蛋白升高不一定都是肝癌。由于甲胎蛋白是肝细胞发育时的一种特殊蛋白,因此在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时,伴随肝脏的修复和肝细胞的再生,也可产生和分泌AFP,血清中AFP也会升高,但通常仅为轻度升高(小于350ng/ml),这种AFP升高不一定是坏事。
例如:重症肝炎病入血清中AFP水平升高,常提示肝细胞再生活跃,抢救成活率较AFP阴性者高,预后良好。随着疾病的恢复,动态观察AFP水平常逐渐下降并恢复正常。使用一些刺激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如:促肝细胞生长素)后,也可出现AFP的升高。如果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AFP长期处于高水平,居高不下,甚至进行性升高,则应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除了肝病以外,患生殖系统胚胎性肿瘤如睾丸癌、卵巢畸胎瘤、消化道肿瘤、胰腺癌伴肝脏转移者,亦常出现AFP升高。在急性大量失血后,偶尔也可见到AFP升高。
上一篇 : 如何诊断肝细胞癌 诊断肝细胞癌的正确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