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的诊断依据

发布于 2016/08/12 14:12

附件炎的产生是女性固有的常见病,多数是由于经期不卫生、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所致,常伴痛经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症状,但在一些人们看来有很多和附件炎有相似的症状的疾病相混淆,继而很容易误判。那么,对于附件炎以什么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呢?

通过以下的检查可以确诊附件炎:

腹部触诊:附件炎患者的子宫一般呈现后屈,而且活动差,还会出现明显的压痛

B超检查:一般来说,单纯的附件炎患者通过B超检查没有异常的发现,除非出现输卵管积水或卵巢囊肿,这时候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腹部包块,所以出现附件炎的症状后,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分泌物检查:如果是急性附件炎,患者会出现脓性白带,质地呈现粘液状,附件一般会出现压痛及触痛,有时还会出现生殖器官的炎性包块,通过分泌物的症状,就可以初步判定疾病的类型。

尿常规检查:主要是检查体内的激素水平是否正常,如果有异常的现象,通过尿常规检查就可以检查出是哪种病菌引起的,这对于对症治疗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慢性附件炎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首先应选用抗生素来治疗。抗生素可将残留的致病菌杀死,并可预防其急性发作。常用的药物仍为青霉素、庆大霉素、灭滴灵等,用法与急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相同。

物理疗法:

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以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以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物理治疗有短波、超短波、红外线、音频、离子透入等。但体温超过37.5℃或患生殖器结核时则不要采用理疗。

其他药物治疗:

对因慢性输卵管炎造成的输卵管阻塞,可行宫腔注射。选用庆大霉素16万单位,α-糜蛋白酶5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以2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严格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后行宫腔注入,从月经干净后3天开始,隔2天注射1次,至排卵期前结束。可连续治疗3个周期。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