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需当心:身体出现4大症状,提示肾脏正在“变坏”
发布于 2021/01/19 14:20 复禾健康
发布于 2021/01/19 14:20 复禾健康
常言道,“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多达100余种,是目前已知的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糖尿病并发症不仅数量多,而且危害大,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2019全球糖尿病地图(第9版)显示,全球约有420万人死于糖尿病或其并发症,相当于每8秒钟就有1人因糖尿病去世。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死原因,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尿毒症期)的第二大因素。而且,糖尿病肾病一旦发展到终末期,治疗更加棘手,往往需要透析或肾脏移植,5年存活率不足60%。因此,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对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身体出现4大症状,提示肾脏正在“变坏”。
1.水肿
糖尿病会导致肾小球重吸收功能下降,机体丢失大量蛋白质,进而使得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水钠代谢失衡,在皮下组织出现严重潴留,表现为水肿。随着病情的发展,水肿更加明显,表现为全身性浮肿。
2.夜尿增多
夜间排尿超过2次或者排尿量大于全天尿量的1/4,即为夜尿增多。糖尿病肾病不仅表现为肾小球病变,肾间质、肾小管也会发生损伤。当肾小管出现问题时,浓缩功能降低,导致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
3.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会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球滤过液中蛋白增加,超过了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就会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尿液中每日蛋白质排泄量高于150毫克,则称蛋白尿。如果尿液中存在细小气泡,且长时间不消失,应考虑蛋白尿。
4、血压升高
糖尿病肾病损害肾功能,导致大量肾单位缺失,从而引起水钠潴留,水肿以及肾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使得血压升高。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血压持续升高的情况,需要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身体,如果发现上述异常,不要大意,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带来严重后果。
积极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10年后,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而且并发症一旦发生,药物治疗显得很无助。因此,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长期保持在正常水平,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举措。
若想血糖达标,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指的是按方拿药、按时用药、定量用药,也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坚持每日用药,不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换药。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多数患者都需要长期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合理用药是控制血糖达标的前提条件。
2.科学饮食
饮食疗法是控制血糖的重要基础。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为低糖、低脂、低盐、低热量、高膳食纤维,制定个性化食谱,尽量包括谷类、果蔬、蛋奶、豆类等四类食物,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之上,营养要均衡。不要饮酒,因为酒精产生的热量高,而且会影响药物代谢,导致药物蓄蓄积,增加低血糖、肝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3.坚持运动
坚持运动有利于降低血糖、血脂,减轻体重,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该养成长期运动的好习惯,宜进行有氧运动,每周运动4~6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运动方式的选择需结合自身情况和喜好,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等。
4.监测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测量血糖是控糖治疗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定期监测血糖,才能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家中都应该准备一个血糖仪,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随时记录相应的信息,主要包括测量时间、血糖数值、进食时间、进食种类及进食量、运动时间、用药时间及剂量等。
虽然糖尿病并发症具有“多”和“恶”这两大特点,但是只要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疾病,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就能大大减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