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

发布于 2016/09/22 16:47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导致发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和致死。本文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对心理护理的方法对病人进行疏导、安慰、解释,使其摆脱焦虑情绪,尽可能使病人的要求得到满足,使病人情绪稳定、血压稳定,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分布广泛的慢性病,在美国,其患病数超过5000万,在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患病人数全国大约有9000万高血压病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在许多地区已成为超过肿瘤的最主要杀手。而目前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并不理想,普遍认为高血压治疗的依存性不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其中主要是精神神经因素,精神长期紧张抑郁、焦虑,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血管运动中枢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而导致外周小动脉收缩,外围阻力升高而血压升高。所以,精神因素、心理状态与疾病发生有直接关系,而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心理问题分析的目标是为了使病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使病人能有效的承受治疗所带来的压力,保持病人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高血压病人除有一般健康人的心理特征外,还有病态的特殊表现。

在治疗上药物的治疗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视病人的心理上的护理与治疗。心理护理就是在掌握了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后有目的地制定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使病人病情稳定,早日康复。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药物的作用,不良情绪可使机体的免疫机能和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由于高血压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有些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首次确诊的病人对高血压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忧心忡忡,思前想后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就要认真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不同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用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表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有一个心理准备,树立起勇气和信心,保持心情轻松愉快,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同时给病人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