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和食道癌的区别
发布于 2025/10/02 05:47
发布于 2025/10/02 05:47
食管炎与食道癌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预后。食管炎多为炎症反应,食道癌则是恶性肿瘤。食管炎可能由胃酸反流、感染或药物刺激引起,表现为胸骨后灼痛、吞咽不适;食道癌通常与长期慢性刺激、遗传等因素相关,早期症状隐匿,进展后可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体重下降。两者可通过内镜活检明确诊断。
食管炎主要由胃酸反流、细菌或病毒感染、药物损伤等非肿瘤性因素导致。胃食管反流病是最常见诱因,胃酸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糜烂;感染性食管炎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白色念珠菌感染;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也可能直接损伤黏膜。食道癌则与长期吸烟饮酒、亚硝胺类化合物摄入、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相关,病理类型以鳞癌和腺癌为主,存在明确的细胞恶性增殖特征。
食管炎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平卧或进食后加重,可能伴随反酸、嗳气,症状多呈间歇性发作。急性感染性食管炎可出现突发性吞咽疼痛。食道癌早期可能仅有轻微异物感,随着肿瘤增大逐渐发展为进行性吞咽困难,从固体食物到流质饮食逐步受限,晚期可能因肿瘤侵犯出现声音嘶哑、呕血。体重短期内急剧下降是癌症的警示信号。
两者均需胃镜检查确诊,但镜下表现不同。食管炎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需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排除癌变。食道癌内镜下表现为菜花样肿物、溃疡或管腔狭窄,活检可发现异型细胞。增强CT或超声内镜用于评估癌症分期,明确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炎患者可能还需进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判断反流程度。
食管炎以药物控制为主,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联合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咀嚼片。感染性食管炎需针对性使用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食道癌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早期癌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中晚期可能需要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和紫杉醇注射液等化疗方案。
多数食管炎经规范治疗可完全愈合,但易复发需长期管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高脂饮食、睡前进食。食道癌预后与发现早晚密切相关,早期五年生存率较高,晚期已转移者预后较差。无论确诊哪种疾病,均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尤其巴雷特食管患者需每1-2年筛查以防癌变。
日常需避免过热、辛辣食物刺激食管黏膜,戒烟限酒可降低癌症风险。出现持续吞咽障碍或体重减轻时须及时就诊。食管炎患者夜间睡眠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少反流,食道癌术后患者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选择高蛋白流质饮食帮助恢复。两类疾病均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加重症状。
上一篇 : 唾液臭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 : 胰腺大小正常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