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

发布于 2011/06/07 17:02

急性肝炎引是由于感染肝炎病毒而引起的肝脏疾病,病程不超过6个月。在我国,最常见的急性肝炎是急性乙型肝炎。

在急性肝炎期,一般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很强。但急性肝炎毕竟是血液传染疾病,如果身上没有伤口、皮肤黏膜破损,病毒无法进入血液,就不会造成传染。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传染源是患者和病毒携带者。HAV和HEV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如通过日常生活接触、饮水和食物传播引。

HBV、HCV和HDV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如输血及血制品、预防接种、药物注射、针刺等,生活密切接触是次要途径。婴幼儿的乙型肝炎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喂养造成母婴传播。HCV主要通过输血传染。HBV、HCV可通过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而导致性传播。

急性肝炎的症状:患者近期出现低热、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腻、肝区不适及尿黄等症状,休息后不见好转。

(1)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这是大多数肝炎病人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疽型肝炎病人表现更严重。

(2)疲乏无力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病人往往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尽管经充分休息,疲劳感仍不能消除,严重者好像四肢与身体分离似的。

(3)尿黄如茶。黄疸型肝炎病人都有尿黄的症状。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被破坏的红细胞会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变成黄色物质叫胆红素。

(4)发热急性黄疽型肝炎早期常有发热,多在37.5-38.5摄氏度,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而无黄疽型肝炎者发热远远低于黄疽型肝炎者。

急性乙肝的分类症状:急性乙肝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多缓慢起病,发热轻或多无发热常出现关节痛、皮疹。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有时腹痛、腹泻。本期平均持续5-7天。

(2)黄疸期: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减轻,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数日至3周内达到高峰。尿色深黄可出现一过性粪便变浅。肝区痛、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本期持续2-6天。

(3)恢复期:患者黄疸逐渐减轻、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好转,体力恢复,消化道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一般为1-2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此型较多见,占急性乙肝的90%以上。症状较轻,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症状。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此型肝炎症状轻常被忽视诊断。病程约2-3个月。

急性肝炎的诊断:

一、分型: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二、病史:有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血液、体液感染史,暴发流行区有水源、食物污染史。

三、症状:多急性起病。常有发热、恶心、厌油、纳差、腹胀、便清、明显乏力等。大多有轻中度肝肿大,质地软,常有触痛或叩击痛,脾可轻度肿大,部分有黄疸。

四、辅助检查:(一)疾病诊断检查肝功能试验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检查,肝组织活检有助于诊断。(二)病原分型检查目前多用免疫学、酶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作病原检测。肝组织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有助于病原分型。1.甲型肝炎:IgM型抗体(抗-HAVIgM)有早期诊断价值,可用免疫电镜检测粪便中甲型肝炎病毒(HAV)颗粒,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查血及粪便的病毒RNA(HAV-RNA)。2.乙型肝炎:IgM型抗体(抗-HBclgM)有早期诊断价值,可作血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一HBc、乙肝病毒DNA多聚酶、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3.丙型肝炎:可作血清抗体(抗-HCV)、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等,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CV抗原为较特异的方法。4.丁型肝炎:可作血清抗原(HDAg)和抗体(抗-HDV)、血清病毒RNA(HDV-RNA)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DAgo。5.戊型肝炎:可检测血清抗体(抗-HEV),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或胆汁中。HEV抗原。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内的HEV抗原。


急性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适当休息,肝炎症状明显期特别是有黄疽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和黄疸明显消退方可起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或延长活动时间,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合理饮食,以流食为主,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供给以利于利尿排黄,应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黄疸严重者注意维生素K的补充。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

二、药物治疗:早期应用干扰素,皮下注射或肌注。急性期黄疸者也可使用药物治疗。恶心、厌油、呕吐者应给予葡萄糖加维生素C维生素B。

急性肝炎有传染性,乙型肝炎是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传播的,甲型肝炎是通过口手(吃手前不洗手,同患者一起吃饭)传播的,注意好别传给周围的人,周围的人有肝炎,也注意别给传上了。各型急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但如为急性重症肝炎,则病死率很高,可达60%-70%,即使恢复,也往往发展为肝硬化甲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很少。但急性乙肝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国内报告一组1357例急性乙肝,经2-10年随访,发现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分别为16%和2%,约0.6%发生肝癌。丙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者更高,约26%-55%,现已证实有些肝硬化和肝癌是由丙肝演变而来。故乙肝和丙肝的危害性很大,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慢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急性肝炎的并发症:急性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毒除侵犯肝脏外,还可侵犯其他器官,如HBV标志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等组织中找到。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少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视。少数患者可后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急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是:

1、避免劳累。在急性肝炎时期,休息是治疗的基本措施。

2、调理饮食。急性肝炎患者需补充适量蛋白,以利病变的肝细胞修复与再生。

3、禁酒。急性肝炎时期,肝损伤明显,饮酒可促使其转为重型肝炎。

4、严防感染。感染会加重病情及引起肝损害、内毒素血症微循环障碍等。

5、科学治疗。急性肝炎患者应及时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避免出现病情迁延不愈、用药不当等状况。

肝炎专题:http://www.fh21.com.cn/gbk/gy/

上一篇 : 没有了~

下一篇 : 认识急性肝炎的病因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