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的遗传因素有哪些

发布于 2016/10/13 13:5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遗传因素在打呼噜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恶性呼噜,夜间憋气)的病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一级亲属(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患病的危险性增加,而且亲属中患者人数越多,患病的危险性越大。有报道患者亲属患病的危险性较其他人群高两倍。美国科学家对681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他们发现,父母中只要有任何一方经常打鼾,他们孩子打鼾的概率就比父母不打鼾的孩子高3倍。

双胞胎的研究证实在同卵双胞胎中均患习惯性打鼾的几率比异卵双胞胎高,就是说两个遗传基因完全一样的人,他们同时有打呼噜的几率比兄弟姐妹同时打呼噜的几率还要高。这就充分证明了遗传基因在打鼾发生中的作用,该研究推算一个人是否打鼾,百分之52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那么为什么打鼾会遗传呢?解释是与打呼噜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的多个危险因素具有遗传性。这些危险因素包括肥胖、上呼吸道(鼻,咽喉)附近的气道软组织分布、颌面结构和呼吸控制功能等。大家都知道孩子会继承父母的一些遗传特征,例如脸型,体型等,这是外观的情况。同样头、面内部的形状也会受父母的影响,比如小下颌的人容易打呼噜或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他的孩子也继承了小下颌这一颌面特征,那么也就继承了易患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并且,近一半的肥胖是由遗传决定的。

另外,我们知道,打呼噜是因为气流经过上呼吸道有狭窄的部分发出声音造成的,人的咽部有一些可以开大咽腔的肌肉,这些肌肉的收缩对避免打呼噜和睡眠呼吸暂停有很关键的作用。研究发现,这些上气道扩张肌活动的调节也受遗传的影响,就是说如果父母的调节功能差的话,孩子的调节功能可能也差。总之,打呼噜和呼吸暂停的发病除环境因素作用外,牵涉多个基因的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轻到中等度的影响作用。

打呼噜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