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血管性水肿引发的胃肠型荨麻疹

发布于 2024/06/19 07:10

胃肠型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皮肤表面可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常伴瘙痒。血管性水肿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可能与过敏、感染、物理刺激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胃肠型荨麻疹与普通荨麻疹相似,血管性水肿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胃肠型荨麻疹:首先应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如食物、药物、花粉、尘螨等。

(1)一般治疗:急性发作时应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疹加重。可以用毛巾湿敷以缓解瘙痒,穿宽松的衣物以减少摩擦。

(2)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酮替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腹泻、腹痛症状,还可以使用山莨菪碱、阿托品等药物缓解胃肠道痉挛。

2.血管性水肿:根据病因及症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物理性刺激,如过度的运动、热水浴等。

(2)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等。如果是由感染引起的,还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呋辛等)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如吸氧、注射肾上腺素等。

以上药物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使用。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