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吃药能好吗

发布于 2016/11/15 14:45

子宫内膜癌用什么药最好?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应根据临床分期、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患者周身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因为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对放射治疗不敏感,故治疗以手术为主,但也要采用药物治疗进行综合治疗。

一、孕激素药物治疗

多用于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或转移的病例,也用于腺癌分化好、早期、年轻、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孕激类药物作为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值得推荐。孕激素还可降低术后阴道复发率,故还可广泛地应用手术后或放疗后的辅助治疗。

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制,目前认为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使其从恶性向正常子宫内膜转化,抑制癌细胞DNA和RNA的合成,减少分裂,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繁殖,最后肿瘤被增生或萎缩的内膜所代替。

常用药物有:醋酸甲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acetate)、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acetate)、17-羟已酸孕酮(17-OHprogesteronecaproate)、和18-甲基炔诺酮(norgestrel)等。

甲孕酮:又名安宫黄体酮。短效可供口服;长效(depo-provera)用于注射,200~400mg,肌注,每周2次,用3~6个月,或用至12周后改维持量200mg/d。口服较少应用,通常为开始5~6周,每周至少口服3mg,以后400mg/d,长期服用。子宫内膜癌用什么药最好?

甲地孕酮:商品名妇宁片,40~160mg/d,口服12周后,改维持量500mg,每周2次。

已酸孕酮:500mg/d,肌注,每日1次,12周后改500mg,1周2次,共6个月。

孕激素类药物治疗内膜癌的客观疗效在30~35,持续缓解以至痊愈约90。孕激素类药物为非细胞毒性药物,安全性高,而毒性很少。常见的副反应有轻度水钠潴留和消化道反应,其他可有高血压、痤疮、乳腺痛等,0.6可有过敏反应,但无1例造成死亡。对心、肝、肾功能有损害者宜慎用。

二、抗雌激素药物治疗

三苯氧胺(tamoxifen)为一种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本身有轻微雄激素作用。它与雌二醇竞争雌激素受体(ER),占据受体而起抗雌激素的作用。服本药后,

肿瘤内PR上升,有利于孕激素治疗。通常用晚期病例、术后复发或转移者。可单用(孕激素治疗无效)或怀孕激素,或与化疗药物合并应用。

剂量20mg/d,口服,数周后效果不显,可加倍应用。有报道,首次应用的负荷量为80mg/d。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疹、潮热、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阴道流血、高血钙等。

三、化疗的药物治疗

多用于晚期或复发的转移患者。有条件能进行癌组织PR、ER测定者,当受体阳性时首选孕激素治疗;当受体阴性时,则更多采用化疗。无条件测定受体时,癌细胞分化良好,应选用孕激素,分化不付款不远千里选化疗。1、单一药物化疗:5-FU与CTX应用较多,疗效较肯定。

2、联合药物化疗多药联合化疗取代单一化疗是近代抗癌治疗的趋势。内膜癌联合化疗方案有:

(1)ADR(37.5mg/m2)与CTX(500mg/m2)静脉,疗程间隔21天,客观有效率62.5(Muggia等,1977)。

(2)DDP(60mg/m2)、ADR(50mg/m2)和CTX(600mg/m2),疗程间隔28天,客观有效率57.1(Koretz等,1980)。

(3)VCR(长春新碱1.5mg)、ADR(40mg/m2)、CTX(500mg/m2)静脉,加5-FU500mg/m2静注2天,疗程间隔21天,客观有效率50(Kauppila等,1980)。子宫内膜癌用什么药最好?联合化疗方案,更多倾向于和孕激素类药物同时应用。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