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常见的病因有哪些呢

发布于 2025/04/25 18:46

急性胃炎可能由药物刺激、酒精摄入、细菌感染、应激反应、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禁食补液、抑酸护胃、抗生素治疗、内镜下止血、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

1、药物刺激: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长期使用会破坏胃黏膜屏障,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诱发胃黏膜出血。患者需立即停用损伤性药物,改用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铝碳酸镁中和胃酸。

2、酒精摄入:

乙醇直接腐蚀胃黏膜导致充血水肿,高浓度烈酒饮用后数小时即可出现呕血。戒酒期间可饮用温蜂蜜水缓解症状,呕吐严重者需静脉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后6-12小时出现发热腹泻。根治方案包含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伴有脱水症状需口服补液盐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4、应激反应:

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胃黏膜缺血缺氧形成糜烂。可能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呕咖啡样物、黑便等症状。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必要时输血治疗。

5、胆汁反流:

胃大部切除术后或胆囊功能障碍时,碱性胆汁反流损伤胃黏膜。可能与Oddi括约肌松弛、胃肠蠕动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灼痛、口苦等症状。口服熊去氧胆酸改善胆汁成分,严重反流需行Roux-en-Y吻合术。

急性胃炎发作期建议选择米粥、面条等低纤维食物,恢复期逐渐增加鱼肉、蒸蛋等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消化道出血,卧床时保持上半身抬高30度。出现持续呕血、意识模糊等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慢性胃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随访监测黏膜变化。

胃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