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是什么病
发布于 2025/04/26 08:25
发布于 2025/04/26 08:25
黄疸型肝炎是由肝炎病毒、药物或酒精等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伴随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皮肤黏膜黄染,可通过抗病毒治疗、保肝药物、戒酒等方式干预。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病原体,病毒复制引发肝细胞损伤,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巩膜黄染。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症状。干扰素、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活性。
长期酗酒导致乙醇代谢产物破坏肝细胞膜,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引发胆汁淤积。典型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伴茶色尿。治疗需严格戒酒,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代谢。
异烟肼、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经肝脏代谢时产生毒性中间体,造成肝小叶中央区坏死。常见于超剂量用药后出现皮肤瘙痒。立即停用致病药物并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体内产生抗肝细胞抗体,门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导致胆汁排泄障碍。多伴随关节痛、皮疹等肝外表现。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可调节免疫反应。
胆管结石或肿瘤压迫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粪便呈陶土色伴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超声检查可发现胆管扩张,需行ERCP取石或支架置入术解除梗阻。
患者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进食燕麦、南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促进胆汁排泄。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等有氧运动改善循环代谢。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出现意识模糊等肝性脑病前兆时需立即就医。注意餐具消毒隔离,避免病毒性肝炎家庭内传播。
上一篇 : 黄疸性肝损伤多久能恢复正常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