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病因诊断

发布于 2025/04/30 21:07

肠梗阻可能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粪石堵塞等原因引起,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病史采集等方式综合判断。

1、肠粘连因素:

腹部手术后瘢痕组织形成是肠粘连的主要诱因,腹腔炎症或创伤也可能导致肠管粘连成角。患者多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伴呕吐,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扩张与气液平面。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行粘连松解术。

2、机械性梗阻:

肠扭转多见于乙状结肠冗长患者,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回盲部。两者均会出现剧烈腹痛和果酱样便,CT扫描可见"靶环征"或"咖啡豆征"。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晚期需行肠切除吻合术。

3、占位性病变:

结肠癌、卵巢癌等肿瘤压迫肠腔时,可能引发渐进性腹胀与排便习惯改变。肠镜检查能明确病变位置,活检可确定病理类型。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晚期患者可行姑息性造瘘。

4、动力性障碍:

低钾血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导致肠麻痹,表现为全腹膨隆与肠鸣音消失。血电解质检测显示钾离子低于3.5mmol/L,腹部CT见均匀肠管扩张。需静脉补钾并注射新斯的明促进肠蠕动。

5、肠内容物堵塞:

大量摄入柿子或坚果易形成粪石,老年人便秘常发生粪便嵌顿。腹部触诊可扪及条索状包块,X线可见肠腔内高密度影。采用液体石蜡灌肠软化粪便,内镜下碎石适用于较大粪石。

诊断肠梗阻需完善血常规评估感染程度,检测D-二聚体排除肠系膜血栓。急性期应禁食并静脉补充营养,恢复期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术后患者需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日步行30分钟促进肠功能恢复。出现持续呕吐或腹膜刺激征时需立即就医。

肠梗阻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