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有几种原因引起
发布于 2025/04/30 11:22
发布于 2025/04/30 11:22
痛经可能由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等原因引起。
原发性痛经指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主要与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临床表现为下腹坠胀或痉挛性疼痛,可伴有恶心、头痛等。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如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钠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异位内膜随月经周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和粘连。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始于经前1-2天。可伴有性交痛、不孕等。治疗包括药物抑制卵巢功能或手术治疗。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病变。子宫均匀增大、质地变硬,月经期肌层内出血导致剧烈痛经。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轻症可用药物控制症状,重症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盆腔炎性疾病由病原体上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炎症导致盆腔充血、粘连,表现为下腹持续性疼痛,经期加重。可伴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需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引流脓肿。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黏膜下肌瘤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期下腹坠痛、月经量增多。疼痛程度与肌瘤位置、大小相关。无症状者无需治疗,症状明显者可选择药物或手术剔除肌瘤。
痛经患者应注意经期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适量饮用姜茶、红糖水有助于缓解症状。规律作息、保持心情愉悦可调节内分泌。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及疼痛特点,为诊疗提供参考。若痛经严重影响生活或伴随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