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长期吃药有副作用吗
发布于 2025/05/07 10:54
发布于 2025/05/07 10:54
脑梗塞患者长期服药可能出现副作用,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出血风险增加、肌肉损伤和电解质紊乱。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恶心、腹痛甚至消化道出血。建议餐后服药并定期监测粪便潜血,必要时联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他汀类降脂药物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用药期间需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出现异常时需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类型。
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会延长凝血时间,可能引发牙龈出血、皮下瘀斑。需要每月监测INR值,保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3之间,避免与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同食。
部分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肌痛、肌无力,严重时可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出现持续肌肉疼痛需立即检测肌酸激酶水平,必要时暂停用药。
利尿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表现为心悸、肌无力。应定期检测血钾水平,适当补充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必要时配合钾剂补充。
脑梗塞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增加全谷物和深海鱼类摄入。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40分钟。每3个月复查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记录用药后身体反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方案。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戒烟限酒,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药物副作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