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5/10 08:38
发布于 2025/05/10 08:38
异位性皮炎中医治疗以清热祛湿、养血润燥为主,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治法、针灸、膳食调理及情志调节。
血虚风燥型可用当归饮子加减,含当归、白芍、川芎等养血药物;湿热蕴结型推荐龙胆泻肝汤,含龙胆草、黄芩等清热利湿成分;脾虚湿盛型适用参苓白术散,配伍茯苓、白术健脾化湿。需根据舌脉辨证调整方剂,疗程一般持续4-8周。
急性期渗出可用黄柏、地榆煎汤冷湿敷;慢性肥厚皮损选用青黛散或黄连膏外涂;艾叶、苦参煎汤熏洗可止痒。配合穴位贴敷,取曲池、血海等穴贴敷三伏贴,每年夏季进行可减少复发。
主穴取曲池、合谷、足三里调节免疫,配血海、三阴交活血祛风。急性期采用泻法,慢性期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耳穴选取肺、神门、内分泌等穴埋豆,每周更换2次。火针点刺局部皮损可改善苔藓样变。
湿热型宜食薏苡仁、赤小豆粥利湿;血燥型推荐桑椹枸杞粥滋阴;忌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日常可饮用金银花露或菊花茶清热解毒,绿豆甘草汤辅助抗过敏。哺乳期母亲需同步调整饮食。
肝郁气滞易加重病情,可通过五禽戏、八段锦疏肝理气。夜间瘙痒影响睡眠时,睡前按压太冲穴配合深呼吸练习。儿童患者家长应避免过度焦虑,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
日常护理需穿着纯棉衣物,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使用无皂基清洁剂。坚持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卫气,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冬季涂抹芝麻油或凡士林保湿,避免抓挠引发感染。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慢性患者可每年夏季进行三伏灸预防复发。合并严重渗出、发热等症状需及时中西医结合治疗。
上一篇 : 肾衰竭怎么预防吃什么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