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五大原因
发布于 2025/05/09 06:34
发布于 2025/05/09 06:34
骨质疏松可能由年龄增长、激素水平下降、营养缺乏、药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流失,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作用增强,导致骨微结构破坏。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骤降会加速这一过程,男性50岁后睾酮减少也会增加风险。保持适度负重运动可延缓骨质流失。
雌激素缺乏是女性骨质疏松主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过多会过度激活破骨细胞。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减少也会影响骨形成。激素替代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长期钙摄入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基质矿化障碍。乳制品摄入过少、防晒过度、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均可引发。每日需补充800-1200毫克钙剂,配合维生素D3促进肠道钙吸收。
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会抑制成骨细胞,抗癫痫药干扰维生素D代谢,质子泵抑制剂减少钙吸收。化疗药物和过量甲状腺素同样损害骨代谢。用药期间需监测骨密度并预防性补钙。
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因子加速骨破坏,慢性肾病影响钙磷代谢,胃肠切除术后导致吸收不良。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直接侵蚀骨组织。这类患者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并加强骨保护。
预防骨质疏松需终身保持每日30分钟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进行快走、太极等负重运动增强骨骼应力,膳食中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量豆制品摄入。戒烟限酒避免加速骨流失,6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已确诊患者居家需防跌倒,卫生间安装扶手,选择低跟防滑鞋。
上一篇 :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