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引发原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5/20 11:27
发布于 2025/05/20 11:27
急性肠胃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是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消化道,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引发水样腹泻、呕吐等症状。病毒性肠胃炎具有自限性,需注意补液防止脱水。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可通过未煮熟的海鲜、生冷食品侵入肠道,产生毒素导致黏膜炎症反应。细菌性肠胃炎常伴随发热、脓血便,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后使用抗生素治疗。
暴饮暴食或摄入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高脂饮食可能延缓胃排空,未彻底加热的隔夜饭菜易滋生致病微生物,这些因素均可诱发急性胃肠黏膜充血水肿。
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部分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导致胃酸分泌减少,也可能增加肠道感染风险。
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因免疫防御功能较弱,更易发生严重肠胃炎。艾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延长病程,化疗患者可能出现伪膜性肠炎等特殊类型感染。
发病期间应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质饮食,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稀饭、面条等易消化食物,烹饪时注意生熟分开。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日常需加强手卫生,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体质虚弱者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感染,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
上一篇 : 急性肠胃炎的引起原因有哪些
下一篇 : 经常发生急性肠胃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