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严重吗怎么治疗好
发布于 2025/05/24 06:00
发布于 2025/05/24 06:00
中耳炎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过敏反应及环境因素引起,严重程度从轻度听力下降到鼓膜穿孔不等,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咽鼓管通气、抗过敏治疗及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或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引发黏膜充血和炎性渗出。急性期需根据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出现耳痛加剧及发热。
儿童咽鼓管短平或成人鼻咽部肿瘤压迫,导致中耳通气障碍形成负压积液。表现为耳闷胀感和传导性听力下降,可通过捏鼻鼓气法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改善,伴发腺样体肥大时需切除治疗。
糖尿病、HIV感染等疾病削弱局部防御能力,易反复发作中耳炎。此类患者病程常迁延为慢性,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并监测是否出现胆脂瘤等并发症。
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水肿波及咽鼓管开口,诱发分泌性中耳炎。除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外,需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特征性表现为鼓室内琥珀色积液。
游泳呛水、高空飞行气压变化或二手烟刺激,直接损伤中耳微环境。预防需佩戴耳塞防护,急性气压伤可能出现眩晕或耳鸣,多数通过休息和鼻腔减充血剂缓解。
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病原体逆行感染;增加胡萝卜、深海鱼类等富含维生素A和DHA食物的摄入,增强黏膜修复能力;急性期疼痛可局部热敷缓解。儿童反复发作或成人持续听力减退超过3周,应进行纯音测听和颞骨CT检查排除并发症。
上一篇 : 六岁孩子中耳炎怎么样治疗好的比较快
下一篇 : 中耳炎导致听不见声音会好吗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