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常见原因是什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6/03 09:42
发布于 2025/06/03 09:42
肌肉萎缩可能由废用性萎缩、神经损伤、营养不良、炎症性疾病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长期制动或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纤维逐渐退化。常见于骨折固定后、长期卧床患者或宇航员失重状态。早期表现为肌力下降和肌肉体积缩小,通过渐进式康复训练可部分逆转。
运动神经元或周围神经受损会中断神经肌肉信号传导。脊髓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疾病可能导致神经源性肌萎缩,常伴随肌束震颤和腱反射亢进。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影响肌纤维合成。严重肝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肌肉分解代谢加速,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是重要参考指标。需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改善。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自身免疫疾病会引发肌肉炎性浸润。典型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肌酶升高,肌肉活检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遗传性肌病由基因突变导致肌膜蛋白缺陷。杜氏肌营养不良多在儿童期发病,表现为腓肠肌假性肥大和Gowers征阳性。基因检测可确诊。
保持适度抗阻训练有助于维持肌肉量,建议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重点锻炼大肌群。饮食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优选鱼肉、鸡蛋等易吸收蛋白源。合并慢性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肌力和肌肉状态,出现进行性肌无力需及时就医排查神经肌肉病变。维生素D缺乏地区人群建议补充800IU/日以维持肌肉功能。
上一篇 : 手掌肌肉萎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下一篇 : 肌肉萎缩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