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是怎么引起的原因有哪些症状
发布于 2025/05/22 05:17
发布于 2025/05/22 05:17
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是常见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侵袭肠道黏膜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水样腹泻和低热,病程多为自限性,3-5天可缓解。儿童和老年人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进入消化道。细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刺激肠黏膜分泌大量液体,引发脓血便和高热,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需抗生素治疗的病例常伴有持续腹痛和里急后重感。
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后,毒素直接刺激胃肠黏膜。通常在进食后2-6小时突发剧烈呕吐,可能伴随头痛和肌肉酸痛。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但起病急骤。
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或直接损伤胃黏膜。表现为用药后出现的上腹隐痛、黑便等症状,停用相关药物后症状多可自行缓解。
重大创伤、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会导致胃肠血管收缩和黏膜屏障功能下降。这类非感染性肠胃炎常见于术后患者,症状以腹胀、食欲减退为主,腹泻程度较轻。
发病期间建议选择低脂低渣饮食如米汤、馒头等,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可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症状加重或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注意餐具消毒和手卫生,生熟食品分开处理能有效预防复发。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
上一篇 : 急性肠胃炎吃什么可以缓解胃不舒服的症状
下一篇 : 急性肠胃炎怎么缓解呕吐肠胃不适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