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发布于 2025/06/06 13:51
发布于 2025/06/06 13:51
肌肉萎缩可能由神经损伤、废用性萎缩、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和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
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会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引发神经源性肌萎缩。常见病因包括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这类萎缩通常伴随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需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早期康复训练和神经营养药物可能延缓进展。
长期制动或活动减少使肌肉缺乏机械刺激,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常见于骨折固定、卧床患者或宇航员失重状态。表现为肌肉体积缩小但肌纤维结构完整,通过渐进式抗阻训练可逆转。每日至少2小时站立或被动活动能有效预防。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影响肌纤维修复,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消化系统病变或极端节食。伴随体重下降和血清白蛋白降低。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乳清蛋白、鸡蛋等优质蛋白,严重者需肠外营养支持。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遗传病会导致肌细胞膜结构异常,引发进行性肌萎缩。多在儿童期发病,伴随运动能力退化。基因检测可确诊,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糖皮质激素和干细胞移植可能延缓病程。
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等疾病造成蛋白质分解代谢亢进。表现为近端肌无力伴肌肉消耗,实验室检查可见激素水平异常。控制原发病后肌萎缩可改善,甲状腺相关肌病需补充β受体阻滞剂。
预防肌肉萎缩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重点补充支链氨基酸。每周进行3次抗阻训练,每次8-10组动作刺激大肌群。卧床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并做被动关节活动。出现不明原因肌力下降或肌肉体积缩小超过10%时,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或康复科,通过肌电图、肌肉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肌酐清除率,避免糖尿病肌病进展。
上一篇 : 肌肉萎缩病因是什么引起的
下一篇 : 臀部肌肉萎缩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