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会导致肾衰竭吗严重吗
发布于 2025/06/08 15:28
发布于 2025/06/08 15:28
肾萎缩可能导致肾衰竭,其严重程度与萎缩原因及肾功能损害进展相关。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慢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动脉狭窄及先天性发育异常。
长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或间质性肾炎可导致肾单位逐渐丢失,肾脏体积缩小。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或轻度蛋白尿,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需通过控制血压、限制蛋白摄入延缓进展,终末期需透析或移植。
持续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肾脏血流灌注减少导致萎缩。典型表现为血肌酐缓慢升高伴左心室肥厚,部分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治疗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长期高血糖造成肾小球高滤过和基底膜增厚,晚期出现肾脏体积缩小。特征性改变为微量白蛋白尿进展至大量蛋白尿,常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格血糖控制与SGLT-2抑制剂可延缓肾功能恶化。
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肾脏缺血性萎缩,表现为突发难治性高血压或一过性肺水肿。肾动脉彩超或CTA可确诊,轻度狭窄可用他汀类药物,重度需血管成形术。
单侧肾发育不全或异位肾可能表现为对侧代偿性肥大,此类萎缩通常不影响总体肾功能。但若合并反复尿路感染或膀胱输尿管反流,可能加速肾功能损伤。
肾萎缩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保持每周150分钟运动量。出现水肿、乏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肾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评估。
上一篇 : 肾衰竭肚子越来越胀怎么回事
下一篇 : 肾衰竭口腔出血怎么引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