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牙洞到牙髓了怎么办

发布于 2025/06/15 16:47

牙洞是否到达牙髓可通过牙髓暴露、剧烈疼痛、冷热敏感、叩击痛、牙龈肿胀等症状判断,治疗需根据龋坏程度选择填充、根管治疗或拔牙。主要判断依据有牙髓暴露、自发痛、温度刺激痛、咬合痛、牙龈瘘管。

1、牙髓暴露:

肉眼可见牙洞底部出现粉红色或暗红色组织,探诊时有明显出血或剧烈疼痛,提示牙本质完全破坏导致牙髓暴露。此时需立即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避免炎症扩散引发根尖周炎。

2、自发痛:

未受刺激时出现阵发性跳痛或持续性钝痛,夜间平卧时疼痛加剧,说明牙髓已发生不可逆炎症。典型表现包括疼痛放射至耳颞部、无法准确定位患牙,需通过牙髓活力测试确诊后行根管治疗。

3、温度刺激痛:

冷热刺激引发超过30秒的延迟性疼痛,或热刺激加重疼痛而冷刺激缓解症状,表明牙髓出现化脓性病变。这种温度测试异常是判断牙髓坏死的重要指标,需配合X线检查评估根尖状况。

4、咬合痛:

咀嚼时患牙出现明显叩击痛或浮出感,提示炎症已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可能伴随患牙松动、牙龈按压痛,X线片可见根尖区阴影,此时需在根管治疗后进行牙冠修复。

5、牙龈瘘管:

患牙根尖区牙龈出现脓包或瘘管开口,挤压有脓液渗出,说明牙髓坏死导致根尖脓肿。这种情况需通过根管治疗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骨质破坏者可能需行根尖手术。

日常应注意限制含糖饮食摄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邻面,每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齿黑斑或浅龋时及时充填,避免发展成深龋。已出现牙髓症状者需避免患侧咀嚼硬物,治疗期间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解疼痛,但需在牙科医生指导下规范处理感染源。长期维护建议每6个月洁牙一次,修复后牙齿使用咬合垫减少劈裂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牙髓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